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等...

个人中心
22922次

3

4

分享
视频信息
专题目录
个人简介:


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内科学,邮箱:ianyao@263.net.cn

姚焰,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心律失常一病区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于复杂、疑难心律失常诊治,常年保持每年1000例以上的复杂疑难病例的消融,手术量位居国际第一,累计手术量近3万例。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及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和多个国际多中心研究,牵头负责十三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及早期防治新策略”国家重点专项研究。担任多份国内外权威心脏病学术刊物编委及审稿人。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80余篇,高引用或被指南引用论文15篇。相关科研成果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多次参编国际及国内指南。牵头成立了亚洲心律学会,旨在促进国际交流并培养亚洲电生理人才。此外,担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多家医院名誉主任和客座教授。先后应邀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进行学术讲座和手术演示,对100余家国内外医院进行了手术指导,培养了150余名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具有较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学术方面主要由以下成果:

1、室速领域:致力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研究和治疗突破。在难度最高的器质性室速消融方面,无论手术量或成功率均居国际前茅,具备丰富的经验。ARVC室速消融病例为世界最大系列,各种复杂疑难的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消融治疗例数、难度和成功率均为国内之最,特发性室速或室早例数和种类均居国际之最;相关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Europace,Heart Rhythm等心血管领域及心律失常领域顶级期刊。

2、心房颤动:独创房颤个体化线性消融术式,为中国人在心律失常领域首个独创术式。个人每年完成的房颤消融量居国际前茅,占阜外医院总量2/3,其中复杂和高龄病例数占90%以上;

3、猝死和室颤:国际上首创Brugada综合征室颤的根治性消融治疗;

4、血管迷走性晕厥:国际上首创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去迷走化疗法;

5、率先提出“全三维”电生理模式,推动极低射线乃至零射线电生理模式;

6、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

7、单侧股静脉导管消融术,减少并发症和耗材使用;

8、经胸穿刺心内膜标测消融室速技术为国际领先。

展开
个人简介:


硕士生导师,招生专业:内科学,邮箱:dlgang101@163.com

丁立刚,男,主任医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现任内科管委会副主任、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兼医务处副处长。

200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为专业特长,在疑难、复杂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再同步(CRT)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手术量位列国内同年资术者前列。专注于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室速的机制研究及导管消融,连续多年在国内和国际房颤治疗大会、心脏病大会作为主要术者进行房颤和器质性室速的手术演示。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实用心电图学杂志编委。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40余篇,包括Heart Rhythm、Europace、J Electrocardiol等国际心律失常知名杂志,署名文章40余篇,参编著作8部。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发言交流。因在心衰CRT治疗方面的独到见解在中国起搏高峰论坛获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作为骨干参与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多次赴德国及美国知名心律失常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及学习。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华夏医学进步奖一项。




展开
个人简介:

杨进刚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协和医学院博士后;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主任;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项目创办人;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大数据应用发展联盟副理事长;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健康教育学组组长;
中国心脏健康教育联盟秘书长;
《医师报》副总编;
《保健时报》副总编。

展开
标题:
心房颤动该怎么办?
展开
标签